作者: 黃建波 (佛曲唱持學苑) 

前言

賴賢宗教授的“佛曲唱持”乃是參考閩南地區所保留中華古樂南音,尤其是南音普庵咒一曲的發聲法與運氣法, 參考傳統梵唄的佛咒能量音樂, 創制了當代佛教聲明與佛教音樂心靈治療,筆者以此為例,試論禪唱與當代聲明的發展方向

 

一、中國梵唄古今 

佛教的弘揚與音樂有著密切廣泛的關係,佛教音樂是一種供養佛陀的方式。如:《法華經法師品》中,有花、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幡、衣服、伎樂等十種供養;《瑜伽焰口》也記載有花、香、燈、塗、果、樂等六供養;即是將音樂作為一種供養。又《阿彌陀經》雲:“彼佛國土常作天樂……,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佛門唱誦稱為梵唄,《高僧傳》中雲:“天竺方俗,凡歌詠法言,皆稱為唄,至於此土,詠經則稱為轉讀,歌贊則為梵唄。”

佛教初傳至三國時,帶來的佛教音樂屬印度、西域風格。為便於弘法,佛曲遂有本土化的改造。三國時期陳思王曹植編制魚山梵唄,是中國最早創作的梵唄,梁武帝蕭衍與其次子蕭子良也是重要的人。梁武帝創立了梁皇寶懺、無遮大會、盂蘭盆會等重要的梵唄唱誦儀規,蕭子良則召請擅於梵唄的名僧集結,做唱誦曲調的比較,勘誤與校正。培養了更多梵唄高僧。

在唐朝,佛曲大盛、俗講風行。西域各國梵唄也漸傳漢地,對中國本土梵唄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宋元時期的佛教音樂,器樂演奏的形式盛行,大量吸取民間曲調,各地寺院產生各自地方特色的梵唄,主要以南北為別。

明清時期的佛曲日益通俗化。清時,聲樂在江南道場比較盛行,而北方寺院偏重器樂。常州天寧寺、寧波天童寺、北京智化寺、揚州大明寺及山西五臺山各寺,以各自獨特的風格成為傳統佛教音樂保存和發揚的重要處所。

但是,從中國大陸當代來看,通過專家學者對佛教音樂的調查和對文獻資料的研究,發現佛教音樂在整體上日漸萎縮。於是此,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中的有關佛教音樂文化的研討應運而生,眾多專家學者在重視文化多樣性、保護民族文化的共識中,共同探討“為防止佛教音樂文化的日漸失傳,應大力收集、梳理佛教音樂歷史文獻,搶救、保護佛教音樂文化遺產”這一重大課題。學者們各有所見,但最終達成的共識是:音樂最終應回歸於佛事之中,使當前的佛教音樂更加豐富、法事更具有多樣性和藝術性,使佛教音樂真正在它生存的環境中“原生態”地存活下去,使法事成為藝術,從而達到弘揚佛教文化的目的。(摘自20090418日佛教線上)

與中國大陸佛教界振興佛教音樂相呼應,海峽對岸的臺灣佛教界高僧大德和菩薩居士的佛曲傳播實踐很值得借鑒。一九五三年星雲大師“以音聲做佛事”的弘法功能,組織“佛教青年歌詠隊”,並創作佛教音樂到各地傳播佛教教義。“佛光山梵唄讚頌團”融合傳統梵唄與敦煌舞蹈,加上現代科技,讓佛教梵唄音樂,從寺廟步入國際音樂殿堂,從傳統的佛教走向現代化的佛教,從念誦的佛教邁向歌詠的佛教,從宗教性到藝術性的展現。(慈惠,臺灣佛光大學董事:心靈淨化之聲的佛教音樂古今談)

除臺灣以外,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華語世界,也有眾多佛歌作曲家創作莊重典雅、清新優美的佛曲頌歌,許多著名居士歌手如臺灣齊豫、香港王菲、馬來西亞黃慧音等,紛紛投入佛曲創作和演唱之中,值得一提的還有近年來名聲鵲起的尼泊爾比丘尼瓊英卓瑪,她所演繹的佛曲慈悲至深、感人肺腑。如此眾多璀璨明星,猶如乾達婆們光臨人間,在如今這個物欲橫流的世界裡,美妙莊嚴的佛曲不斷淨化著大眾的心靈。

而由臺灣賴賢宗教授推廣的佛曲唱持”,也在為弘揚佛法貢獻力量。本文特以此為例,闡述佛曲禪唱與當代聲明。

賴賢宗教授,臺灣臺北人,德國慕尼黑大學與臺灣大學哲學博士,臺北大學中文系主任及研究所所長。賴賢宗教授為唱持導師、音聲陀羅尼禪修老師、哲學教授、書法與詩歌藝術家。他虔心研究佛教經書,著有《佛教詮釋學》等。其中對於佛教禪修與聲明,有獨到的開悟和研究。經過三十年的對佛曲唱持與南音(普庵咒)的鑽研和體會,從2008年開始,在臺北研發與帶領”聲音之道”的課程。從2008年秋天起,賴賢宗陸續於臺灣的熏壽堂 (臺北市)、大華嚴寺 (新北市中和區)、丹道文化出版公司(臺北市)、自由出版社(新北市新店區)、養生主國際公司(臺北市)、佛曲禪修推廣中心 (新北市深坑區)、新水岸社區關懷中心 (新北市汐止區) 以及新竹台中等地,教授“佛曲唱持”、“道歌修煉”、“音聲之道”的人文藝術與靈性修持課程,並在中國大陸、臺灣、馬來西亞、泰國、日本各地推廣之。2011 年七月開始著手設立中國大陸地區的佛曲唱持學苑” 網站、博客,九月開始在杭州地區展開佛曲唱持學苑” 的教學活動,推動深度人文佛曲欣賞: 諦聽與唱持” 的課程。 筆者有幸參與,深獲啟發。

 

二、佛教音樂心理治療概述 

音樂具有神奇的作用,從遠古時期,世界各民族“巫”師就運用音樂舞蹈為人們解除疾患痛苦。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指出,音樂能治療疾病。古埃及的古典著作裡,稱音樂是“靈魂之藥”。中國古代有“以戲代藥”的說法。 早在兩千餘年以前,《黃帝內經·靈樞》和《史記》中記載:“天有五音,人有五臟;天有六律,人有六腑。”角為木音通於肝,征為火音通于心,宮為土音通于脾,商為金音通於肺,羽為水音通於腎。我國古代名醫朱震曾經說過:“樂者,亦為藥也。”清代吳尚認為“七情之病,看花解悶,聽曲消愁,有勝於服藥者矣,”司馬遷曾提出過音樂影響生理的理論。《史記·樂書》引太史公曰:“故音樂者,所以動盪血脈,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

而佛陀是大醫王,治療有情眾生的身心疾病,有八萬四千法門,而梵唄、唱持、陀羅尼乃是其中之一,也就是一種音樂治療”。現代科學定義音樂治療為: 音樂治療是以音樂的實用性功能為基礎按照系統的治療程式應用音樂或音樂相關體驗作為手段治療疾病或促進身心健康的方法。而只要是系統的,有計劃有目的的應用音樂作為手段從而達到促進人類身心健康的目的的治療方法和治療活動,都應屬於音樂治療的範疇。[1] 

三、賴賢宗的“佛曲禪唱” 

唱持梵字原文為parikīrtayati,出自《大方廣佛華嚴經》,經文說: “善男子!我得菩薩解脫,名善知眾藝。我恒唱持入此解脫根本之字,唱阿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菩薩威德各別境界。”[2]唱持parikīrtayati 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之中的一個重要法門。

賴賢宗教授的研究指出: “唱持”就是“歌唱修持”,也就是藉由歌唱激發虔誠之心,依循聲明的道理,與佛菩薩的本心相應。依中村元《廣說佛教語大辭典》關於“唱持”的解說,“唱持”梵字原文為parikīrtayatiParikīrtayati的意義有二:一是出口稱讚;一是唱歌。其實,parikīrtayati的梵文應該具有“充分、專心、非常”的涵義,也就是pari。具有“唱”的涵義,也就是kirtan。以及具有“引導、行”的涵義,也就是yati。印度傳統的敬虔瑜珈 (Bhakti Yoga,信愛瑜珈),以“唱持”為核心修持,例如kīrtan 敬虔瑜珈之中的明咒唱持的修練。所以,“唱持”parikīrtayati在印度瑜珈之中乃是淵源流長的。而在中國的“清廟”與“雅樂”的古老傳統之中,以音樂而達到形而上的精神境界,也就是樂記所說的中和境界,此也是眾所熟知的古老傳統。[3]

唱持是佛法的八萬四千法門中一種很柔性、充滿光明喜悅、大悲自在的修煉方法,唱持法門是清淨的梵行法門,一字音中即能做到《普賢行願品》所說的一言具眾音聲海。在煩惱痛苦時,唱持與諦聽能量佛曲,就能夠產生喜悅、光明、自在的能量,從而會煩惱得解脫。又,喜悅、光明、自在的能量將聽者或唱者的生命存在包裹起來,此時候的修持者並將自身限制在喜悅、光明、自在的禪相,而是向上一機,體會無相實相,如此就進一步會體會音聲海確是既微密又美妙的解脫法門。

佛教本身即有五明之聲明體系,“聲明”為菩薩的“五明”之一,陀羅尼音聲法門、梵唄等音聲修持法門自古以來在佛教中具有相當的重要性。“唱持”是“聲明”一種。關於佛教聲明,吳立民“論聲明與修行的關係——佛教音樂之道”闡明如下。[4]

密宗十分重視聲明,關於聲字實相者,即是法佛平等之身語意三密的真實內涵,日本東密的祖師空海大師 (弘法大師) 的《聲字實相義》曰:夫如來說法必藉文字,文字所在六塵其體,六塵之本法佛三密即是也。平等三密遍法界而常恒,五智四身具十界而無缺。悟者號大覺,迷者名眾生。眾生癡暗,無由自覺,如來加持,示其歸趣。歸趣之本非名教不立,名教之興非聲字不成,聲字分明而實相顯。所謂聲字實相者,即是法佛平等之三密,眾生本有之曼荼羅也。故大日如來說此聲字實相之義,驚彼眾生長眠之耳。若顯若密,或內或外,所有教法誰不由此門戶!由此可見聲明實相與修行證悟之內在聯繫與必然關係。也就是說「聲字實相者,即是法佛平等之三密,眾生本有之曼荼羅也」,聲字可以引導人進入實相,引導人進入實相的聲字乃是蘊含了法佛平等之三密,也是眾生本有之曼荼羅。[5]

密教《大日經義釋》說:一一歌詠,皆是真言,一一舞戲,無非實印。”“一一歌詠,皆是真言,都是精誠的理念與情操的昇華,就是真善美統一的莊嚴境界。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中曾說一偈:天龍夜叉鳩盤茶,乃至人與非人等,所有一切眾生語,悉以諸音而說法。,又說一切如來語清淨,一言具眾音聲海。隨諸眾生意樂音,一一流佛辯才海。就是說菩薩行願,修普賢行,就要通達三界六道、天龍八部一切眾生的語言而向他們說法;而且必須悉以諸音而說法,這就靠修口密,修陀羅尼。[6]

佛教非常重視聲音,菩薩要能通五明 (梵文pañcavidyâ),也就是聲明、工巧明、醫方明、因明、內明,其中首要的就是聲明。在身語意三密之中,語密——聲音的奧妙,密宗修持特別著重於語密、聲音的修持。在賴賢宗教授的唱持課程之中,所謂的密在汝邊,密在汝身,就是強調禪修”,不著相於種種的顯像。那就是聲音有關人體奧秘的問題,聲音關於宇宙萬物生命的根源問題,特別是聲音與人體氣脈的關係問題,按佛法的道理來說,那都有十分深刻內涵。

張娣明教授的研究指出: 大自然的聲音其實是一種波動,這種聲波振動要通過媒介(例如空氣、水、地面、鋼棒)來傳遞。賴賢宗教授運用此原理,提供一種 “禪唱”的禪修的方式:

“當我們發音時,是運用超越一般語言、概念心的傳導方式,與外界溝通。聲音之道的發音可以把你們推進宇宙集體意識的資訊之中,使得宇宙集體意識中的事情與道理顯題化,突然變的很清楚。”[7]

使用發音,將唱持者推進於宇宙集體意識之中,使修行者更明白宇宙間的深層事情與道理。語音是人的發音器官發出的聲音,是氣流衝擊聲帶和共鳴腔放大的結果。語音是一種聲波,是人類發聲時產生的音波。正因為語音也是音波,所以語音的物理屬性與其它音波一樣,都具有音高、音強、音長、音色四種要素。佛教聲明認為能量通過中脈的脈輪會發出內在的聲音,因此可以展開“聲明”(聲音的靈性科學) 之法門。人體的小宇宙是契合於大宇宙與心意識的種種層次,若從此體會,人也可以契合宇宙,因此賴賢宗教授就說:

“發音還可以啟發我們的創造力,也就是啟發你們的覺性來行動。”[8]

人類可以試著用肺和氣管(呼吸器官、動力區、動力系統)、或喉頭和聲帶(發音器官、聲源區、發音體),及口腔與鼻腔(共鳴器官、調音區)等不同發音部位,進而開發內氣的運動與脈輪聲波,從而開發心性的創造力,進行聲音禪修,在禪唱之中,啟發自身的靈性。賴賢宗教授進一步闡述:

“例如宇宙重新創造新天新地的過程,由空輪展現風輪,由風輪展現火輪,由火輪展現水輪,由水輪展現地輪,此一五輪由空輪至地輪的展現過程充滿了宇宙創造力。佛教的《普庵咒》的創制就是取材於此。”[9]

人與其它動物能發的聲音不同,是宇宙創造力生成,而如何運用聲音的生理特性,促使人們進行禪修,進入心理感知的微妙層次,則是賴賢宗教授提供的一種方式,由張娣明觀察「禪唱與佛曲唱持」與人類生理特性、語音學原理、共鳴關係,甚至從宇宙創造等角度細論,皆為當代的 “禪唱” 提供了一套可行的方式。

《普賢行願品》說:我能深入於未來,盡一切劫為一念。這就是音聲海法門的延展。它可以幫助我們由粗身粗心進入細身細心、微細身微細心,甚至最微細身最微細心。心聲心音就是音聲轉念,或者念轉音聲,當下即是,當體即在,當相即道,即事而真。以音聲透法界,也可以法界透音聲。音聲即是念,念動聲動,《普賢行願品》又說:我於一念見三世,所有一切人師子,亦常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脫及威力

 


[1] 陳菁菁《音樂治療的定義、形成及其在中國的發展》2004
[2] 唐代實叉難陀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卷五十七<入法界品>。
[3] 參考賴賢宗教授,深度人文佛曲欣賞: 諦聽與唱持》,臺北,2011
[4] 參考吳立民,“論聲明與修行的關係——佛教音樂之道”,《法音》,2000年第2期。
[5] 參考吳立民,“論聲明與修行的關係——佛教音樂之道”,《法音》,2000年第2期。
[6] 參考吳立民,“論聲明與修行的關係——佛教音樂之道”,《法音》,2000年第2期。
[7] 賴賢宗教授,《能量音樂與佛曲禪修: 聲音之道課程講義》,臺北,大華嚴寺,2010
[8] 賴賢宗教授,《能量音樂與佛曲禪修: 聲音之道課程講義》,臺北,大華嚴寺,2010
[9] 賴賢宗教授,《能量音樂與佛曲禪修: 聲音之道課程講義》,臺北,大華嚴寺,201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唱持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